創業者:別再用虛榮指標 (Vanity Metrics) 騙自己了

Alyssa Chen
3 min readJul 29, 2019

--

圖片來源:Social Brand Time

每當聽新創團隊簡報,發現他們分享的產品發展狀況 (tractions),秀的數字是所謂的 “Vanity Metrics” (虛榮指標) 時,我其實都蠻擔心的,大多時候我會直接提醒他們不要再報這虛無飄渺的數字,並往下追問他們是否有追蹤其它較有參考價值的指標?

什麼叫做「虛無飄渺的數字」?又什麼指標比較具有參考價值?以下舉幾個常見的例子給大家參考:

  1. 瀏覽次數
    我的網站今天有 5,000 個瀏覽人次 →
    但有多少人點選連結?又多少人把商品加入購物車並成功結帳?
  2. 銷售額
    我本月銷售額有 500 萬 →
    毛利多少?行銷預算花了多少?會不會其實你都在賠錢賣?
  3. 名單量
    我這波宣傳總共蒐集到 5,000 個名單 →
    雜魚有多少?真正是你 target audience, 有機會轉換的有多少?
  4. 下載數:
    我的 app 發行至今已經累積百萬下載 →
    活躍用戶有多少?用戶留存率有多少?付費用戶有多少?
  5. 成長率:
    我的用戶成長率達 200% →
    你花多少時間和預算達成?你用一季內把 1 萬做到 2 萬,還是花了一年半?零預算達成,還是砸了 500 萬?
  6. 發文數:
    我今天發了 10 篇貼文 →
    互動好嗎?分享數如何?是否有效導流去點擊連結?還是根本造成退讚 / 退訂?

其實要舉例的話,還可以源源不絕地列下去。但今天為什麼談 “Vanity Metrics” 這個主題?因為我想提醒創業者,當你追蹤錯的指標,或是你談生意、募資的時候,耍了小聰明選擇分享了虛幻的數字,後續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多。例如:

  • 你吸引到的不是真正懂你產品的合作夥伴 / 投資人
  • 你的團隊拼命工作達成 KPI, 卻無法為你的公司帶來實質效益
  • 你的業務為了虛榮指標拼業績,不擇手段用傷害公司的方式去賺業績獎金就算了,到頭來實際轉換率若不佳,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
  • 你的客戶在合作後,發現成效不如預期,抽單就算了,還告訴業界夥伴你其實「沒用又浪費錢」、「可以列入黑名單」

一樣,這些負面影響,我也可以再往下寫出幾十項,但寫到這邊,如果你已經心有戚戚焉,要嘛是心頭一驚,發現自己可能走錯了方向,要嘛就是鬆了一口氣,慶幸還好自己有訂定對的參考指標 (“OMTM,” One metric that matters)

創業者,訂定有效、真實的追蹤指標,能幫助你打造出更適合用戶的產品,讓他們用得開心,吸引更多對的用戶,而帶動公司的成長。

砍掉沒有幫助的虛榮指標吧,隨時開始,都還不晚。

— by Alyssa Chen, Associate / Head of Accelerator @AppWorks

--

--

Alyssa Chen
Alyssa Chen

Written by Alyssa Chen

I help tech entrepreneurs build their rocket ships. #Supercharging entrepreneurs at AppWorks. #Femalepower & #Mentalhealth advocate.

No responses yet